因为政策原因,山津在兴宁乃至整个广东教育界,出现了一家欢喜,一家愁的局面。山区教师久旱逢甘雨,扬眉吐气,斗志昂扬;城区教师大失所望,心灰意冷,黯然神伤。其实,所有老师也不希望这样,因为津贴是省财政拨款,不是扣我的工资所发,城乡老师一齐享受,万民同乐,共祝繁荣,皆大欢喜不更好吗? 但是相当多的老师不理解省政府出台这项政策的真正目的,我个人理解是这样(未必对,请包涵),就是通过政策调控,让农村教师的山区津贴达到足够高度,达到能吸引人,不敢轻易放弃的地步,确确实实地留住人。如果山区的教师物质待遇和城里的教师差不了多少,又照顾不了家,相信你我都会想方设法调回城去,怎能安心教书呢? 讲到此,很多城区老师会说,城区教育才是教育的主流,山里不就是几个学生,不要也罢!所以在论坛里,很多老师在讨论城区教师和山区教师孰重孰轻时,又发生了分歧。有人说城区教育重要,班额大,优秀学子众多,城里工作更辛苦,对教育贡献更大,城区教师更需要得到津贴,山区那些教师素质低,学子少,无所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兴宁广大农村教育这块领域靠谁来担当、振兴和发展?靠城区教师到宋声、水口等山区去走教?山区人民因为生活困苦,没钱买房到城里生活,难道寒门子弟就不应该享受稍好一点的教育资源,改变一下他们的命运?我们经常谈众生平等,共同富裕,帮扶发展,留不住山区优秀教师,剩下老弱病残教师,对那些山区的孩子公平、公正吗?如果这些你们都否认,那你们的道德良知何在?所以说,留住山区的人才,给孩子留下点稍微公平的起点,就是给山民希望,才不会伤害山区百姓的心! 一小部分城区教师既想在城区享受优裕生活条件,享受天伦之乐,又想要跟山区教师同样享受山区津贴,甚至为那微薄的交通补帖吵闹不休,不惜大肆贬低山区教师素质低下,造成生源流失等等,真让人汗颜。要知道,自古说,熊掌和鱼不可兼得,有得必有失。如果兴宁教育局发文出台以下的政策那该多好啊!即城里的教师可申请到农村教书,得到相应津贴;农村教师也可申请到城里工作,但必须减去津贴。或者城区教师与农村学校教师年度对调互换,这样,既解决了那些梦寐以求,想进城教书,享受家庭团圆之乐的农村教师之苦,又解决那些对交通补贴耿耿于怀,非常渴望拥有的人的需求。这样做,对教育局的人事工作或者对罗浮、罗岗等山区百姓、学子都是一件善莫大焉的事情。试问,又有多少城区教师愿意会这样做呢?那山区的交通很不方便,有些地方每星期只能回家一次,让家庭失去天伦之乐,我想,就是山区津贴高达1500元,也很少城区教师会主动问津去山区工作。如果以上都行不通,大家都想平均分配山津,那就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大家都重新上岗考试,择优录用到城里任教。 这样双方的心理就平衡了,和谐了,不内斗了,不影响到兴宁师者形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