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汉族客家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渊公族人考证,子渊乃周武王幼子叔虞之后,轩辕黄帝直系第一百二十一代孙。
一,据北宋时期(距今900余年)何氏《大同宗谱》(1921年重修)记载,子渊九十世祖太乙郎何旦为轩辕黄帝第九十代嫡孙。因何旦是何氏迁闽客家始祖,故未按“六十转一”祖制,而直接从三十一世转为一世。 二,据2000年9月15日验收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论证,子渊廿三世祖武王伐纣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黄帝诞辰是农历三月初三,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轩辕黄帝即位传统认为是在公元前2698年,即位时20岁,据此推算轩辕黄帝生于公元前2717年。渊公族人根据老谱“轩辕帝享壹佰零捌寿” 的说法而进一步推断:何子渊一世祖轩辕黄帝生卒年为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 三,子渊一百零三世祖廿四郎源美是迁居粤东的始祖,故在编排族谱时亦未按“六十转一”
祖制,而是直接从十四世转为一世。从轩辕黄帝传至何子渊一脉恰好为一百二十一世,子渊当为轩辕黄帝直系血脉第二次“六十转一”后的第一代孙,即:民间传说中的“头孙”
。 四,人类超越千年的父系血脉传承,平均代际年限一般在25年—40年。从轩辕黄帝传至何子渊为121世,按平均38年一代计算: (1): 121世×38年=4598年,今年是何子渊诞辰148周年,4598年+148年=4746年。由此推断,轩辕黄帝诞生于4746年前。 (2): 轩辕黄帝既生于公元前2717年,今年是公元2013年,2717年+2013年=4730年。所以,今年亦是轩辕黄帝诞辰4730周年。
(1)-(2)=4746年-4730年=16(年)
五,从何子渊世系测算轩辕黄帝诞辰与传统认可的轩辕黄帝诞辰年代,两者之间的计算误差为16年,<20年。由此可见,渊公族人对何子渊一脉与轩辕黄帝之间世系传承的考证,在自洽性和合理性方面,符合“九五”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的误差尽量“控制在20年以内”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结论的一项重要补充。(附)
何子渊 何子渊世系: 1世:黄帝(前2717年—前2599年),少典之子。姓公孙,号轩辕,共育有25子,得姓14人。 2世:玄嚣,又名少昊(前约2598年—前2525年),黄帝之子,是远古时期羲和部落的后裔,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同时也是东夷族的首领。3世:峤极。 4世:帝喾,黄帝的曾孙。生于公元前2480年,号高辛氏,华夏上古时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河南商丘人,春秋战国后,被列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他前承炎黄,后启尧舜,奠定华夏万世基业;赤松子(又名赤涌子)是他的老师。
5世:后稷。 6世:柔玺。7世:叔望。8世:不窘。9世:鞠陶。10世:公刘。11世:庆节。12世:皇仆。13世:差弗。14世:毁俞。15世:公非。16世:辟方。17世:高圉。18世:亚圉。19世:公叔祖类。20世:古公禀父。21世:季历。 22世:周文王昌(前1152年--前1056年),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诸侯之长),又称周侯,姬姓,名昌,生于西岐(今宝鸡市岐山县)。“姬昌”一说在东汉时期成型,后世因之,遂称文王为姬昌。传在羑里(今河南境内)根据伏羲氏(人皇始祖)的研究成果继续演绎易经八卦。 23世:周武王发(前约1087年—前1043年),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046年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逝世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 24世:唐叔虞,周武王幼子。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武王仙逝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是韩姓的血缘祖先。 25世:晋侯燮。26世:晋武侯。27世:晋成侯。28世:晋厉侯。29世:晋靖侯。30世:晋厘侯。31世:晋献侯。32世:晋穆侯。33世:桓叔成师。34世:韩万武子。35世:赇伯。36世:定伯。37世:舆。 38世:韩厥,姬姓,韩氏,名厥,谥号献,即韩献子,韩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位列八卿之首,贵族世家。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优秀而又稳健的政治家,公忠体国的贤臣,英勇善战的骁将。曾为营救“赵氏孤儿”,延续赵氏一门血脉,甘冒杀头风险,竭尽全力。 39世:韩宜子。40世:韩贞子。41世:韩简子。42世:韩庄子。43世:韩康子。44世:韩武子。45世:韩虔景侯。46世:韩列侯。47世:韩文侯。48世:韩哀侯。49世:韩懿侯。50世:韩昭侯。51世:韩宜惠王。52世:韩襄王。53世:韩厘王。54世:韩桓惠王。55世:韩王安。 56世:受姓祖允公。《像赞》:更名改姓,因避强秦。宁去侯统,甘为庶民。承先启后,继旧开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西汉·太史公·司马迁 57世:隆公。58世:骘公。59世:信公。60世:庶公【60转1】 61世:成公。62世:果公。63世:比干公。64世:寿公。65世:显公。66世:鄢公。67世:宠公、熙公。68世:敞公、真公、阜公。69世:进公、豹公。70世:休公、燮公、虁公。71世:昌公、曾公。72世:桢公、劭公。73世:恽公、龛公。74世:叡公、阜公。75世:琦公、充公、准公。76世:惔公、放公、无忌公。77世:叔度、元度公、邕公、承天公。78世:尚之、佟之、悠之、僧达公。79世:偃公、铄公、昌寓、法胜公。80世:蕺公、之元公、胤公。81世:敬容、敬叔、伯典公。82世:彀公、焕公、思澄公、炯公。83世:原粹公。84世:昌期、昌运、昌浩。85世:邕公、凯公。86世:蕃公、墨公。87世:坚公、进滔公。88世:弘恭、弘俊、弘伦、弘敬公。89世:坚文、武公、全日皋公。 90世:太乙郎公(公元892年——992年),字旦,又称太郎公,祖居安徽庐江县。“公元911年3月19日,中乡科举人;917年,登进士榜,赐文林郎;921年,选授福建宁化知县,调征西粤,累建奇功;为政清廉,得民拥戴,擢升嘉应州太守;公元927年,开基福建武平……”公元992年,农历2月初9日逝世,享高寿101岁。妣颜、黄、邓氏,共生十子一女(何仙姑)。【31转1】 91世:
五郎公,字茂金,黄孺人之第三子。 92世:
六郎公,字义元,妣潘氏三娘、李氏十七娘,生九子。 93世:
三十郎公,字桂宗,行号廿三郎,妣王氏三娘,生七子。 94世:
六一郎公,字秀标,三十郎公长子,妣范、吴、赖氏,共生四子。 95世:
伯一郎公(发伯),六一郎公长子,为梅县松源开基祖,妣吴、黄氏和雷氏四娘、曾氏七娘,共生九子。 96世:
千九郎公,字先春,伯一郎公第九子,妣李氏妙金、继妣雷、曾氏,共生九子。 97世:
廿一郎公(又称十一郎)讳琼瑜,千九郎公长子,妣李氏生二子:汉泉、汉辉。 98世:
汉泉公,廿一郎公长子,妣林氏生二子:何通、何道。 99世:
通公,汉泉公长子,妣朱氏生一子:碧睿。 100世:碧睿公,妣林氏生一子:何让。 101世:让公,妣刘氏,生二子:大乙、大祥。 102世:大乙公,妣邓氏生九子。 103世:廿四郎公,讳铨,号罕明、字源美,为元末明初乡进士。大乙公之四子,为太乙郎何旦公第十四世裔孙。妣罗、刘氏,刘氏生四子:文渊、文滨、文深、文汜。于[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由闽入粤潮州府程乡(今梅县)乌廖沙落基,后于十四年(1381年)携第二、三、四子迁惠州府兴宁县,至邑东厢北之和山堡瓦塘窝立业。遂为“兴宁庐江堂姬姓何氏”一世开基祖。【14转1】 104世:文汜公,何氏石马开基祖。坟墓目前未找到,生二子。105世:三郎公(号德传),生福真、福星、福满三子。106世:福真公,生世祖二房。107世:景清公(法聪公),生贵宗、贵荣、贵华(失传)三子。 108世:贵宗公,生十一子。109世:法显公,生四子。110世:二郎公(仕滨公),生一子。111世:坠一郎公,生三子。112世:发三郎公,生三子。113世:俊二郎公,生四子。114世:略侍郎公,生七子(由鸦鹊塘迁柳塘坑杨屋)。115世:辉甫公,生三子。 116世:宏麟公,以卖笔管、柿花生意发家,创业吉祥第、崇裕围;生四子:初贵、仲桂(失传)、挺桂(建碧山庐)、和桂(迁虎石下)。 117世:初桂公,生四子,建柳塘谷裕庐、造宇南洞培兰书室,作子孙读书私塾。 118世:玉友公,建星窝子顺裕庐,并购下屋丰裕庐,创办同仁私塾,生五子。119世:丙凤公,立守正伯公四子晖吉为子。 120世:晖吉公,妻陈太孺人(张发奎赠“五代同堂”匾)。13岁产子,共生7子11女,享年96寿。长子临淑(子渊)、次子从淑、三子乐淑、四子敬淑、五子廉淑、六子辉淑(贯中)、七子靖淑(早逝),立尚荣为嗣;女春娣,嫁龙头村;福娣,嫁龙头村;八妹,嫁宁新区坪塘蚊子树下,原广东画院秘书长,一级美术师王立是她的长子。
121世:子渊公,字临淑,讳东汉。妻吴太夫人,育有尚炬、尚荣、尚文、尚周四大房。己娣、祥娣、壬娣、仁昭等4个女儿。渊公墓呼“摸天海螺”形。
作者简介: 赵立人,著名历史学家。男,1947年2月21日生,广东新会人,中共党员。1979年至1982年就读华南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修中国近代史专业,获硕士学位。1982年至1987年在广州对外贸易学院经济系任教。1987年后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工作,1996年聘任为研究员(教授)。现兼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康梁研究会会长、广东朱熹研究会会长、广东陈炯明研究会(筹)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中国对外贸易史及澳门史。对广东历史人物和掌故尤为熟悉。专著有《康有为》。参加编撰的专著、工具书中,已出版的有:《广东百科全书》(撰写字数三万)、《粤澳关系史》(撰写字数四万)、《澳门历史新说》(撰写字数六万)、《广东省志人物传》(撰写字数二十二万)、《广东通史》(撰写字数十三万)。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学术性文章约20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