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军事人才的最主要来源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留日士官生,保定军校生,黄埔军校生,此外还有一些地方讲武堂毕业生。其中以留日士官生发端最早,时间也较长,从1898年第一批留日士官生赴日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后计有二十九期、一千六百余人。虽然留日士官生的总体数量不及保定和黄埔学生,但是其历史作用却不容忽视。
第四期(83人)1906.12~1908.5 步科;饶景华 广东兴宁 虎门要塞司令
第十九期(79人)(1926.10~1928.7)炮科:陈启宇 广东兴宁 陈侃(1901——1949)原名启宇,字公我,兴宁市坪洋镇潭坑村柳溪传人。陈于1915年在义正小学毕业后,升入县立中学,1924年进入北平大学预科,翌年东渡日本入士官学校学习军事。
第二十期(152人)(1927.10月-1929.7)工兵科:陈道衡 广东兴宁 均不详
第二十二期(118人)(1929.10月~1931.7)
步科:汤惠洽 广东兴宁 均不详
张立群 广东兴宁 1904-2000 陆军大学教官、国防部主任监察官、少将
野炮科:刘定藩 广东兴宁 国军少将
还有哪位知道请补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