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二:随时警觉型宝宝 事件:1岁半的豆豆,入睡困难,一点声响都能觉察得到,睡着后容易醒,醒来后很难专注;到了陌生新环境,就总抱着妈妈的腿,缩在妈妈身后! 面对类型二宝宝,怎么办? 1、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特点灵活地掌握方法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不能一味地向孩子灌输“要警惕陌生人”等信息,否则孩子对周围的人或事都会抱有警惕的态度。 2、可以鼓励他与亲戚、小伙伴交往,让他感受友爱的快乐。小孩子自己也会有鉴别力的。 3、让他融入小朋友的圈子里,应该会好些。我们大人多创造这种机会,带孩子与别的小朋友玩,主动与人握手或拥抱。 4、去幼儿园或亲子班应该会有所好转。让孩子感受到有些游戏和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玩得起来或完成的。 5、以愉快的语调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降低他的焦虑,久了就会建立宝宝的安全感,同时,让宝宝放松心情。 6、给孩子一种有秩序的生活,能稳定孩子的情绪,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类型三:防范过度型宝宝 事件1:2岁10个月的Jack,聪明,反应快,常常一语惊人,可是冒失,脾气犟,很难与小朋友共处,还会把“我的,不要,打”挂在嘴上!玩玩具时,争不过就抢,抢不过就生气发脾气,甚至挥手、操起东西就打人,哭号不止!谁也安抚不下来! 事件2:有一天,童童妈听别人说,常常让别人摸脸蛋会引发宝宝湿疹。“孩子那么娇嫩的皮肤起了湿疹还了得?”童童妈想。从此以后,童童妈带着孩子外出时,一看到邻居就远远地躲开,如果不巧撞上了,她也会对邻居们摸孩子脸蛋的行为加以制止。不过最近,童童妈发现童童的防范意识越来越强,对陌生人总有排斥和抗拒的心理。看到家里来了陌生的客人,童童总是表现出防范的表情;带她到医院体检,医生一碰她就哇哇大哭……如今童童2岁半了,开始上幼儿园,老师说童童在幼儿园里不让别人碰,谁碰她她就打谁。 面对类型三宝宝,怎么办? 1、家长应注意自己平时的行为。因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大部分都是从父母的言行中获得的。孩子之所以会防范过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平常对待周围事物的反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过于约束、限制等。 2、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要渐渐消除孩子过强的防范意识,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脱敏”。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别人多触碰孩子,纠正孩子为了防卫而打人的做法。如果孩子在被摸了脸后想去洗脸,家长也要进行制止。应让孩子在尽情的玩乐中,体会到放下防卫、结识好朋友的乐趣,让孩子渐渐消除防卫心理。 3、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应酬。让孩子处在人多的环境中,接触更多的人,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放下防卫、走出狭隘、增长见识,还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类型四:容易担心的“宅宝宝” 事件1:雯雯已经进入幼儿园2个学期了,虽然在家里爱说爱笑,可是一到开学还会哭两个星期,相比户外活动,雯雯更愿意呆在教室里玩,课堂上经常神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喜欢自己做手工却不愿意沾颜料,喜欢音乐可是跳舞时动作僵硬,身体不太协调,打湿了衣服鞋子或者不按她的流程会很生气;懂事、贴心,对家人特别依恋,甚至会担忧害怕,比如家人的安全,电器与房门是否关闭。 事件2:每天傍晚,小区绿地上孩子们彼此追逐嬉闹,玩得不亦乐乎。妈妈也准备带然然下楼,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然然正在看动画片,说什么都不愿意把视线从电视上挪开,任凭妈妈磨破了嘴皮子,他就是赖在沙发上不动。妈妈很生气,“啪”地关掉电视,然然就皱着眉头大哭大闹,又是扔东西又是满地打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