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1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动脉陷迫综合征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8 13: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是一种发育缺陷性疾病,患者的腘动脉靠腘窝内侧,于腓肠肌内侧头或其某一肌束下通过,从而造成动脉受压。该病不常见,据统计,到2002年为止,文献报告的腘动脉陷迫综合征共249例。<BR><BR> <B>■PAE的分型</B><BR><BR>  Ⅰ型:腓肠肌内侧头位置正常,腘动脉呈袢状,靠内侧绕过腓肠肌,走行于其深面,约占19%;<BR>  Ⅱ型:腓肠肌内侧头起源靠外侧,腘动脉相对直行向下,靠腓肠肌头内侧,走行于其深面,占25%;<BR>  Ⅲ型:从腓肠肌内侧头外侧发出的附属肌束压迫腘动脉,而腘动脉走行同Ⅱ型,约占30%;<BR>  Ⅳ型:深腘肌或同一位置的纤维束压迫腘动脉,腘动脉走行可靠内侧绕过腓肠肌内侧头或是正常走行,占8%;<BR>  Ⅴ型:以上各种类型,伴有腘静脉同时受累;<BR>  Ⅵ型:功能性腘动脉陷迫,无腘窝解剖异常,但腘动脉在跖曲时闭塞,考虑可能与腓肠肌内侧头肌腹的获得性增生有关。<BR><BR> <B>■血管病理改变</B><BR><BR>  Ⅰ期:外膜增厚,外膜纤维化伴有新生血管形成;<BR>  Ⅱ期:随着病程的进展,出现外弹力板断裂,中层平滑肌细胞被胶原取代,内膜纤维化等,有发生动脉瘤的倾向;<BR>  Ⅲ期:病情进一步恶化,几乎全部内膜纤维化,内弹力板破坏,纤维化,动脉血栓形成。<BR><BR> <B>■临床特点</B><BR><BR>  年轻人的间歇性跛行是腘动脉陷迫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与慢性下肢缺血不同,表现为行走时出现疼痛,而跑步时缓解或消失;一开始行走时即出现疼痛,而不是行走一段路程后出现症状。本病多见于年轻男性,是女性的9倍。起病突然,发病前多有下肢剧烈运动史。查体主要为: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减弱,分别占63%和10%;踝关节被动过度背屈,主动对抗外力跖屈时,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而正常体位下搏动正常。测定踝肱比,紧张体位实验前后相差可大于0.5。<BR><BR> <B>■治疗和预后</B><BR><BR>  &nbsp;腘动脉陷迫综合征一经诊断,均应进行手术治疗。因为只有手术干预才能解决其解剖学上的异常。<BR><BR>  根据病变的性质和腘动脉受累的状况选择手术方式和手术入路。如果是Ⅰ期或早Ⅱ期腘动脉病变,尚无腘动脉内膜明显增生,腘动脉段无明确的狭窄或闭塞,可单纯纠正肌肉和血管间的解剖异常,切断压迫腘动脉的腓肠肌内侧头,或其他异常结构。<BR><BR>  如果腘动脉因经长期受压,出现损伤、继发纤维化和内膜增厚,腘动脉狭窄或闭塞,则应在纠正解剖结构异常的同时,行动脉旁路或重建手术。重建血管的材料以自体大隐静脉最佳,也可采用人工血管材料,但其远期通畅率明显低于自体血管。<BR><BR>  手术的入路有后入路和侧入路两种,后入路是取腘窝S形切口,适用于各种类型及大多数患者。侧入路最适合于Ⅰ型以及病变累及到了腘动脉分叉处,该术式同时易于取自体大隐静脉,但存在遗漏腘窝解剖异常的可能,有术后复发的潜在危险。<BR><BR>  本病预后良好,对于早期腘动脉血流仍然通畅的患者,单纯纠正解剖结构异常,切断陷迫腘动脉的异常肌束、纤维束,即可使患者完全康复。对于需要血管重建的患者,静脉移植是首选的方式,有良好的长期通畅率。<b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5 14:36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