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6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电视机的危害“印刻效应”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18 13: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澳大利亚的比较行为学家劳仑兹指出:初生婴儿从外界获得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意义。</p><p>  他说:“动物的学习(不仅限于人类的所有动物的学习),特别是刚刚诞生时的学习,表现出印刻似的现象。”</p><p>  例如,野鸭、鹅及鸭子等动物的幼崽(孵化后绒毛一风干就马上具有行走能力),具有这样的本能行为―――把看到的第一个移动目标作为追逐的对象。</p><p>  雏鸭最初看到的在动的东西常常是母鸭,雏鸭跟着母鸭走是保卫自己生存安全的最佳方式,这是一种合理的行为。</p><p>  这里必须加以修正的是,过去人们一直认为,这些雏鸟一生下来就追逐自己的母亲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可是现在我们发现它们还存在着这样一个法则―――印刻效应,即这些雏鸟最初只要看到任何移动的东西,不管那是什么,都会跟着跑的。比如,那个运动物体是人,它就跟着人跑;是个玩具动物,它会连自己的母亲都不看一眼,拼命地朝着玩具动物追去……</p><p>  劳仑兹所说的“印刻效应”,事实上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因为这也同样适用于人类的婴儿。</p><p>  婴儿出生后所处的环境里大都有电视机。婴儿降生后一个半月左右,耳朵基本上能听到声音,眼睛也能看见东西了。如果这时就给他看电视,婴儿的头脑里就会刻上电视的印迹。这样的话,婴儿对母亲的声音反而会变得没有反应,即使母亲把看到的东西讲给他听或给他唱歌,他也会无动于衷。这种婴儿到了两三岁时,通常会表现出以下的倾向来:</p><p>  (1)不会说话;</p><p>  (2)不能注视母亲的视线;</p><p>  (3)活动剧烈,无法安静;</p><p>  (4)喜欢电视中的广告,爱哼唱广告音乐;</p><p>  (5)独立能力差,日常生活不能自理;</p><p>  (6)不知道什么是危险的事情;</p><p>  (7)喜欢机械类的东西,并能较早地学会操作;</p><p>  (8)显示出很广的知识面。</p><p>  婴儿大脑因电视而产生的这种“印刻效应”,大约发生在他刚一出生到两岁左右这段时间里。给两岁的婴儿每天看五六个小时的电视,毫无疑问地会使他具有上述倾向。</p><p>  我们应该知道,婴儿不能看电视的原因,不仅仅是指他只是单方面地接受电视语言,没有说话的机会,而使得语言会话功能发展迟缓;除此之外还有更严重的危险,即印刻式危险。</p><p>  被这样抚养的孩子,会对母亲的呼叫不予理睬。要扭转这种状况,则需要利用录音机,事先录好母亲呼叫孩子的磁带,然后反复地放给孩子听,渐渐地,母子对话的通道才会被打开,孩子也才会回答母亲的呼唤。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印刻效应”是多么的不容忽视。</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30 02:40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