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541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们喜欢抢玩具怎么办?

[复制链接]

213

主题

357

帖子

36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29 2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朋友与同龄伙伴交往的过程中,除了亲密友好,一定还免不了小争执、小冲突。你推我一下,我拍你一下;你吼我一声,我再凶回去;看到同一件心爱的东西,“奋不顾身”地争抢一番……这些摩擦不仅无法避免,而且正是在这一来一回的互动中,孩子初尝了社交活动的甜蜜和苦涩,磨炼着以后会派上大用场的社交技巧。

因此,对于孩子交往中的小矛盾,我们不必过于紧张,更不用以一种强势的姿态,事事介入。除非当势态升级,你可以明确预测出某一方或者双方都会受到伤害。或者,事情并不严重,但出于种种原因,你还是决定有所干预,那么游戏就是最恰当的方式,而在游戏中,你也必须卸掉高高在上的权威身份,转而扮演一个笨笨的,甚至有点坏坏的,比孩子们强不到哪去的角色,然后“任性”在他们的冲突中“胡搅蛮缠”。

游戏,打破孩子之间的对抗情绪

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探明自己的自主力,也就是“能不能自已说了算?”“想做的事情能不能成功?”具体来说,当他看到一个喜欢的玩具时,唯一想的就是把它抢到手,至于对方小朋友的感受,他还没有办法考虑和顾及。

因此,面对这样的行为时,我们首先不能用成人世界的标尺,对它进行道德范畴的判断。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这样不对,简单提及分享的概念也没有错。但是,不要上升到唠唠叨叨的说教,甚至用惩罚的办法,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当我们想结束小朋友之间为了抢东西而引起的对抗时,游戏就是最好的办法。它没有居高临下的指责,只是用滑稽的方式,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从最激烈的情绪对抗中缓和下来。

游戏,化紧张为欢乐

当你变成一个笨笨的“坏蛋”,不但不劝孩子们停下争抢,反而还插一脚,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你认为这会让孩子越抢越生气、越激烈,还是哈哈大笑,甚至俩人联手对付你,嘲笑你的“笨拙”呢?

《游戏力》这本书里曾说,所有笑声都是好的。表面上看,问题并没有解决,孩子们没有学会分享、互让,你也做不到让他们以后就不争吵,但就这一刻来说,所有的紧张、恼火、挫败都化成了大家的一笑了之,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213

主题

357

帖子

36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3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2:33 | 只看该作者

所以,不可能指望3岁的孩子做到这些。也就是说,他们目前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即使你苦口婆心地讲道理,也没法让他做到真正的分享,那么转移矛盾焦点就是最好的办法。

最后,你当然也可以告诉他:“和小朋友抢东西不对。”或者,通过和孩子玩一些有分享过程的游戏,加深孩子对分享的理解。当孩子和你的连接比较好,平时的自主性也没有问题的时候,他会愿意模仿这些行为的。

疑问二:如果我们加入进去,孩子会不会很快放弃?或者导致在原本争抢过程中,本来就弱势、不敢坚持的那个孩子,更容易放弃?

那就要看你的演技了!如果你放不下强势的姿态,孩子的确可能放弃,因为他知道肯定抢不过你啊。即使你是弱势孩子的妈妈,也不能用强势的方式来吓退强势的孩子,这样不仅不公平,而且会让你自己的孩子感觉这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通常孩子们发生争执时,更焦虑的都是弱势孩子的妈妈。我们都可以理解这种心理:弱势通常意味着竞争力弱。但其实大部分这样孩子的妈妈都不用太担心。以大欺小,虽然是一种低级的自然法则,但它确实仍是社交活动中的规则之一。即使孩子因为力量或者能力弱小而处于下风,吃了亏,但他总有变得强大的时候。需要担心的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从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退缩的倾向。比如在陌生环境里主动性很差,不敢参与活动,不敢表达主张,不敢坚持自己。偶尔的情况不算,当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时,我们就应该警惕了。

3岁以内孩子的互动对象主要是成人,特别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么,我们就要观察和反思:在与我们的互动中,我们的什么行为,让孩子总是感觉自己不行?或者自己是错的?或者即使是对的,坚持了也没用?在互动中,我们有没有过于强势呢?

另外,孩子退缩的表现,有可能是一些我们没有留心的因素引起的,比如有的孩子一个人在教室玩得好好的,但一上课就死活不肯进去,这是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密闭空间有感官上的不适应。对于比较敏感的孩子来说,一些特别的声音、气味、触觉都会对他有压力。或者,之前上课时一些小小的细节给他留下了负面记忆,这些成人是很难全部留心到的。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你不确定的退缩时,你的态度就是尽量保护他、允许他,否则这会进一步成为他退缩的原因。

213

主题

357

帖子

36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29 22:33 | 只看该作者

回报缓慢的“社交投资”

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结论,社交观和人生观一样,到孩子15岁时,才能从“听得懂”的理念,内化为“发自内心”的主动行为。我们可以在孩子3岁时就告诉他一些基本的社交规则,但这是为了让他在遇到问题时,能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告诉孩子:“如果你现在不分享玩具,等一下别人也不会给你玩具哦。”

这只是一剂预防针,但不能指望3岁的孩子听到这话后马上自觉自愿地把玩具让出去,他现在还没有能力完成这种成熟的社交行为。

游戏方案:“妈妈也想要!”

在两个孩子刚开始抢东西时,你可以跳进去,和她们一起“抢”,边“抢”边说:“我也想要!”

你可以假装成一个笨笨的坏人的样子,抢着抢着自己坐了一个屁墩儿,然后爬起来还要接着抢。或者脑袋“撞到”抢的那个东西上,长出一个大包来,嘴里还抱怨着:“好疼啊!”

两岁多的孩子,还接受不了分享、轮流玩的概念,而且们抢东西未必是一定要得到那个东西,而是看谁能抢赢。

当大人插进去,假装和她们一起抢时,刚开始她们肯定有点愣,这样就达到了一个目的:打断了她们之间的直接对抗,分散了注意力,把俩人在激烈冲突中的情绪化解掉。她们甚至有可能会觉得这很好玩,把你作为抢东西的最大“劲敌”了。

这个游戏的时机选择很关键,一定要在孩子刚起争执时介入。当争抢升级为激烈的情绪对抗,甚至有一方已经哭的时候,游戏是起不了作用的。这时候,妈妈最重要的事情是安慰哭的孩子。

关于“抢东西游戏”,你可能有的疑问

疑问一:妈妈也去跟孩子们一起抢东西,不会给她们做出坏榜样吗?会不会让她们有点晕:抢东西没有错?这可不可以是社交过程中的常态?

不必有这样的担心。

首先,孩子对社交规则的理解,以及社交技巧的获得,最早是在家庭里完成的。他会观察成人之间的互动是怎样进行的,是互相攻击,还是互相帮助?是互相斥责,还是互相理解?是合作多,还是对抗多?

其次,好的社交能力包括下面几种细分能力:

1.自我情绪管理能力。比如,遭遇社交冲突时控制住自己激烈的情绪。

2.对轮流概念的理解和接受。比如,可以耐心等待玩具轮到自己的时候。

3.对他人情绪的积极关注。比如,知道赞赏对方可以让自己更容易得到积极回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兴宁A8 ( 粤ICP备17110913号 粤公网安备44140202000139号)  

GMT+8, 2024/11/28 04:31

© 兴宁A8

手机绑定 兴宁A8支持手机、电脑、平板一站式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