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政府的左侧是一条长长的街道,叫永兴街,正巧赶上圩日,在这条街摆摊子的小商小贩和农民就不少,农产品和家用品似乎一应俱全,琳琅满目,很繁荣的一片景象。吆喝声并不多,偶尔路过用电子产品播放叫卖声的,显得刺耳一些,其他大多数卖家就像和买家熟识一样,客客气气聊家常般地做着交易,有时还分辨不出谁是卖家,谁又是买家。
我喜欢这种和气的景象,客家人客客气气、和和气气的气质从18年前我来梅州就已经感知到,现在是植入在我心里了,只要一提客家人,我就会想到和气,就像一提起北方人,我就会想到豪爽一样。想着想着还真路过了一个北方人设置的卖“内蒙古牛皮鞋”的摊位。只见摊主大声吼叫着,把一只皮鞋狠狠砸向放在地上的铁锹头,一下又一下,以证明他的皮鞋有多结实。还真有几个本地人围着他看,就像在看一个卖艺人的表演,全然没有买皮鞋的意思。他们可能觉得新鲜吧,不是售卖产品的新鲜,而是人的新鲜,他们中间哪有这般像打架一样卖商品的人。而在北方我已然习惯了,有的店家还会分外热情地拉着你的衣襟,粗着嗓门介绍你并不感兴趣的其它商品,好像随时都可以跟你干一仗。
街道两边的店名或楼名起的很有“永和”特色,除了直接用“永和”取名,比如永和手机城、永和服装店、永和商店等,还有用“永”或“和”取名的,比如“永顺楼”、“永旺楼”、“永豪楼”、“永福百货”、“永兴家私店”、“家和电脑”、“和信商行”、“祥和百货”、“焕和商店”等等。当我正想用手机拍“焕和商店”牌匾时,一个30多岁在店前摆摊的女人走过来,问我拍什么,我说没什么啊,她说拍到了她,我说不会的。当我再次举着手机拍照时,她竟然在我的手机前伸出右手的两个手指,嘴里也像孩子一样发出“耶”的声音,弄得我俩都笑了,只可惜我的镜头冲上,没有照到她,但我从她突然变化的态度中感受到了一种友善与随意。
中午拐进了一家“回味店”,要了腌面和三及第汤。阿婆很客气地让座,然后告诉前厨的儿媳妇开锅做饭。一会儿就端上来了,冒着热气,竟然和大埔县的做法一致,腌面上撒着一堆肉末,味道也不错,枸杞叶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吃过后问价格,说一份6元钱,我有点吃惊,因为梅城要8元的,我这才意识到三及第汤里只有“一及第”,只是瘦肉汤。这大概是早上把猪肝和粉肠卖光了,然后就上了碗瘦肉汤,算账时自然要“掉价”。客家人做生意一般不会漫天要价的,丰俭由人既是针对人的消费诉求,也是针对他们提供饭菜质量的,达到要求就正常,没有达到就减少一些,以博得食客的安心,和气生财嘛。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就选址建设在永和镇,离圩镇不远,是一个以客家文化为主题,集旅游、休闲、体育、度假综合性产业园区。紧挨着圩镇,鸿艺集团正在建设一个“熙和湾·客天下”的房地产项目。另外这里还设有一个产业园区。他们是不是都相中了永和镇蕴藏的和气生财的意蕴,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永和镇和和气气的样子,这次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着去了永和镇开发的另一个景区,鸡鸣山景区,感受到的仍然是和气的样子。群山田野金黄色的稻田俯瞰即是,像摆在眼前的沙盘,在渺小中可见伟大和恢弘。而著名的灵化寺就在鸡鸣山山顶,却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走进去就像走到了家,那么平静,那么安心,那么和气。
和气能生财,永远和气能生大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