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标题: 把祠堂文化做大做强 [打印本页]
作者: 若思 时间: 2017/9/6 11:44
标题: 把祠堂文化做大做强
把祠堂文化做大做强
张长兴
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敛迹了,而中国姓氏文化则历经了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姓氏一直是代表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 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中华文化的整体就是有许许多多的姓氏文化的支脉构成的,那许许多多的姓氏文化的支脉自然汇成了博大精深的泱泱中华文化.
如果说流传了5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泱泱中华文化对亿万炎黄子孙是个抽象而宏大的图腾,那么,散落在神州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的星罗棋布的各姓祠堂以及与它代表的传统的祠堂文化,就是我们亿万炎黄子孙现实的根,——是可感可触可崇可拜之所在!这个根牢固了,实在了,而且不断向前发达了,那么,我们已经是生生不息了5000千年的中华文化,必将有更美好的未来……
传统的祠堂文化,既是权利的空间,更是个多维的文化空间。祠堂文化与书院文化、地方庙宇文化等建构起地域性文化的立体形态。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同一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 精神动力。而乡风离不开姓风.姓风好了,乡风自然好啊.
以同宗同族为代表的祠堂文化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直接媒介;而且,祠堂文化让身在异乡的海内外宗亲记得住乡愁,是海内外宗亲扯不断的永恒的纽带。对于海外移民与祖国家乡的关系,对于海峡两岸的文化认 同和归属,对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不同的宗族文化有不同的个性,彼此之间具有其独特的观赏性与互补性,自然是各族之间互相交流的平台;当然也包括了旅游观光的功能.只要我们多去旅游,就会发现不少宗祠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成为吸引游客观光的人文景观.我曾到湖南张家界 旅游.那张氏民俗风情园,其实是另一种意义的宗祠.但它独特的丰富内涵,让广大不同姓氏的游客流连忘返,同时扯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我们必须同时看到,祠堂文化并不是一般人理解那样单纯,——仅仅是列祖列宗神圣排位和那每年定期的隆重堂皇的祭祀;那是 一个大概念:凡是自古以来本族的名人、光彩事迹、历史教训,以及外来名人在本地的活动,乃至历史风波在本族卷起的冲击,再加上自古以来就有的睦族、互助、教化,等等,都属于祠堂文化所包括的范围。如此一来,我们对漫长历史的认知,对当今美好生活的 珍惜,对未来岁月的历史大趋势的把握,不是非常有意义吗?
我们还必须看到,作为宣传中华文化,其范围是非常广的,任务是非常重的,动员面是非常广的;如果全面开花动起来,国家一时间是无法调动如此空前的财力、人力、物力的啊!比如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林林总总的名人,如果都由国家建庙建馆宣传,有可能吗 ?但如果分散到神州大地的许许多多的各族的祠堂里去,有族众根深蒂固的祠堂文化观念的驱使与原动力,其财力、人力、物力不就更容易解决吗?那不就是遍地开花了吗?至于上面说的祠堂文化的其他功能,政府更是无法全部包揽,需要各姓氏宗亲去做。
如果认识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应该顺理成章在如下方面做大做强——
1、强化教育功能。在这方面许多宗亲在奖励本姓读书和尊老扶贫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弘扬了中华美德。但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广泛些:旧时祠堂经常有办学功能。虽然今天公办学校条件好,不用祠堂办学,但可以组织宗亲科学致富的培训与信息沟通啊!这里可以是沟 通外部世界的平台啊!
2、调解矛盾,促进宗族和谐团结的功能。随着在、社会的前进与复杂,宗亲矛盾容易激化,那就可以以敦睦宗族等姓氏家训加以教育与化解,不就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补充吗?在过去漫长的社会里,中国的祠堂文化一直是这样遵循的,今天完全有必要发扬光大。
3、强化与兄弟姓氏交流平台。如果诸姓之间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形成良性循环,祠堂文化的新局面不就形成了吗?
4、强化本族名人的表彰功能。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名人灿若星河。旧时的祠堂很注意本姓贤良入祠供后裔效法敬仰。大陆新时期以来,虽说建祠如雨后春笋,但许多地方也不过是立个祖宗世辈排位为完事;甚至连开基祖所处时代及其感人事迹,也没有谁加以搜集与 研究,更没有以其事迹去教化裔孙。不少祠堂,虽盖得富丽堂皇;但除了开基祖的神位之外,则空洞无物,令人失望.兴宁市有个耗资超亿元的闻名的刘家祠,号称全国宗祠。开基祖刘开七的裔孙几十万,祭祀不可谓不隆重,规模不可谓不庞大,经费不可谓不厚实。但 刘开七是何时人,是参加什么战役、如何战死在兴宁市荒野的,则至今不甚了了。如果能够花点小钱,组织文化人加以研究,其成果诉诸媒体以扩大影响,并不是困难的事啊……
为了强化观点,我把本邑名人略加举偶,以便引起诸姓氏建设祠堂文化时注意——
罗孟郊——北宋探花,力挺李纲、岳飞抗金,惨遭秦桧迫害;但至今不见罗家祠堂纪念。
祝枝山——吴中四才子之一,兴宁知县,勤政爱民,卓有政声。其500年前手书的《正德兴宁县志》,堪称神州第一,至今光耀海内外。其在本县的福兴镇王姓和河山岩潘姓所在,均有踪迹,值得宗祠录为千古佳话。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来过兴宁,且留有诗作。
李 纲——宋朝宰相,著名抗金领袖,经过兴宁宝山李姓等地界,留有诗作。
杨万里——宋朝诗人杨万里经过兴宁永和镇潘姓吴姓的夜明村,留有诗作。
文天祥——南宋抗元领袖,曾驻军兴宁城西郊,天明遥拜天子。以后饶姓人于此开基,其村起名“朝天围”。
罗香林——中外公认的客家学奠基人,客家研究居功至伟。但罗家宗祠没有罗列,而且,其老祖屋至今矮小破旧,无人问津。
兴宁诸姓名人太多,为了节约篇幅,我仅把兴宁张氏重要名人列出——
张学龄: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张醁村:辛亥革命元老,抗战将军,民国陆军中将。
张花谷:辛亥革命元老,民主人士,解放后任兴宁县副县长。
张杜鹃:辛亥革命元老,抗战将军。
张 琛:抗战将军。
张 威:抗战将军。
张一中:抗战将军。
张浩东:抗战将军。
张立群:抗战将军。
张瑾瑜:中央苏区时任粤赣省执行委员、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邓小平同志战友,著名烈士。
张 中:老一辈革命家,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张超曾: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烈士,中央苏区时江西赣县游击大队长。
张伯吴:兴宁市新学奠基人,兴宁县一中首任校长。
张荣珍:著名爱国侨领,印尼万隆会议时全程护卫周总理。
张 金:长征战士,山西卫生厅厅长,百岁老人。
张如心:长征战士,著名的马列主义理论家,其在延安时首倡“毛泽东思想”。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张作梅:著名科学家,国家工程院院士。
张纯祥:核物理专家,中山大学副校长。
我们认为,不出名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有了名人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可耻的民族。中华民族是有诸姓组成的,诸姓祠堂当然有义务宣传本姓名人,共同组成宣传中华名人的灿烂统一体;而且,这也是中国祠堂文化的老传统啊。在振兴中华,实现复兴梦的宏 图中,应该发扬光大!
我认为,只要我们重视了以上的方略,做大做强了祠堂文化,那么,其发展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旅游功能,等等,不就具备了吗?
2017年夏于兴宁市宁中中学寓所
-
兴宁大成村黄塘老张屋——元初启源公石氏夫人开基所在地.jpg
(75.14 KB, 下载次数: 203)
-
祖屋四角楼神厅.jpg
(16.25 KB, 下载次数: 176)
-
兴宁、博罗宗亲祭祀6世祖永寿公盛况.jpg
(127.33 KB, 下载次数: 193)
-
墨烟张老祖屋.jpg
(67.33 KB, 下载次数: 180)
-
五华棉洋的福田公祠堂.jpg
(65.64 KB, 下载次数: 181)
作者: tsrj2016 时间: 2017/9/6 12:05
宗族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 颍川陈氏 时间: 2017/9/6 20:30
慎终追远缅怀先祖,这一点我们斐然陈公一脉在大兴宁也是不遑多让的,每年清明祭祖轰动石马圩,省内外十几个地市宗亲齐聚一堂,另外90年代兴宁陈氏14派联合修谱至今仍是美谈
作者: 颍川陈氏 时间: 2017/9/16 19:19
作者: 颍川陈氏 时间: 2017/9/16 19:20
丙申年石马陈氏斐然公祭祖
-
psb.jpg
(83.25 KB, 下载次数: 168)
作者: 颍川陈氏 时间: 2017/9/16 19:23
石马陈氏宗祠
-
psb (1).jpg
(92.67 KB, 下载次数: 181)
石马陈氏宗祠
欢迎光临 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http://mark.xna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