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标题: 贴姓氏联 弘扬祖德 [打印本页]

作者: 兴宁A8网    时间: 2009/10/16 23:15
标题: 贴姓氏联 弘扬祖德
在客家地区,每逢春节,各姓都张贴姓氏楹联,悬挂郡望灯笼,既渲染节日的喜庆气氛,又弘扬祖德炫耀门庭,激励后人饮水思源,不数典忘祖,是客家人世代相传的美德。

    姓氏联,是历代文人雅士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记述了本姓的历史渊源、始祖的籍贯、封号和生平,歌颂了具有代表性的人、事和功勋业绩,而且是教育后人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箴言。所以,被人们称为“家族的微型族谱”。看姓氏联,客家人强烈的寻根意识和弘扬祖德、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跃然纸上。

    一副姓氏联,就是一个姓氏的故事。只要一看对联,就知此家为何姓、从何处迁来,该姓有什么典故。“九龙世第;十德家声。”这是常见的林姓氏联,讲述的是战国时赵相林皋,生九子皆贤,其以古代君子的十种美德(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为立身之本,并以十德教子成才的故事,勉励后人以德为本、严于教子。“四知门第;弘农世家。”颂扬东汉弘农华阴(今陕西省)人杨震,为官清廉、严于律己的事迹。他升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时,上任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夜携黄金十斤相赠,杨震婉言拒收,王密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者。”王密惭愧而走。杨氏家族遂把“四知”作为本姓的典故堂号,并把“四知门第”或“四知世泽”或“清白门第”等作为代表杨氏的家族精神,嵌入本姓的堂联中,用杨震“暮夜却金”的高尚情操激励后人发扬光大、廉洁自律。

    姓氏联上联多以第、世第、家声远等字眼收结,下联多以家、名家、世泽长等字眼煞尾,被誉为对联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此外,各姓有各姓的堂号,一般以祖先的居住郡地为堂号,如王姓的太原堂,陈姓的颖川堂,李姓的陇西堂……一地不可能只住一姓,故一郡地有多姓的堂号,如打大原堂的有十多姓,打天水堂的有八姓。也有以祖先的德行、盛迹、著述为堂号的,如曾姓的三省堂,谢姓的宝树堂,张姓的金鉴堂,姚姓的光明堂等。




欢迎光临 兴宁A8 兴宁论坛 兴宁新闻 兴宁人的网络社区 (http://mark.xna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