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 发表于 2012/9/17 11:33

萨博花落三家仍存悬念 分身之术值得回味

历时近4年之久的萨博收购案终于看似要落定了。9月3日,国能电动汽车瑞典有限公司首席执行长蒋大龙在北京宣布,国能电动已经于8月31日完成对萨博汽车有限公司、萨博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萨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资产的收购,未来公司将整合瑞典、日本和中国三地优势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无独有偶。同样在上月底,青年汽车与萨博母公司世爵签署了框架协议,根据协议,青年将收购世爵29.9%的股份,双方将组建两家合资子公司,利用原世爵子公司的萨博技术开发新车。
加上此前北汽收购的萨博技术,萨博一身许三家,成为业内绝无仅有的一大收购案例。但这场旷日持久的收购案是否能够就此画上句号,从目前的种种迹象看,都难以定论。变数,依旧是它的关键词之一。
坎坷收购
4年前萨博母公司通用宣布出售萨博之后中外车企的狂热争夺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从2009年到2012年的几年时间里,从北汽到世爵,从华泰、庞大到青年,直至扩展到非汽车领域,特别是在荷兰豪车世爵宣告萨博扭亏失败后,更多中国企业加入了萨博资产的收购中,用“前仆后继”这个词来形容毫不夸张。
事实上,自从北汽重金收购萨博后,萨博剩余多少资产、所剩资产的含金量早已受到业界质疑。尽管有着“贴地飞行”的技术,但2009年被通用挥泪舍弃后,萨博为了求生存四处奔忙,早已经没有精力再顾及技术的精进和品牌的维系。
造成萨博不幸的另一方面原因来自于通用。作为曾经的母公司,尽管通用卖掉了萨博,但涉及核心技术依旧对萨博有牵制力,此前中国多家车企的收购落败,无一不出自于通用的强大阻力。据媒体报道,通用高层曾高调表示,不会将萨博出售给中国车企。
不过,通用想要将其出售给中国企业之外的他国企业显然不太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萨博所剩资产评估结果让他国企业很难下定决心斥资购买;另一方面,以这两年全球的经济形势而言,也只有中国的企业有这个“大手笔”的能力来收购萨博。
事实也证明如此。目前,无论已经收购萨博部分技术的企业,还是刚刚签订协议的企业,本质上都来自于中国。
分身有术
悬案终要终结。但让人意外的是,萨博居然能够花落三家,且收购方皆大欢喜,别的且不说,单是其“分身之术”就值得回味。
实际上,无论是此前北汽斥资2亿美元收购萨博资产中的萨博老款9-3和9-5BOM平台,还是现在国能电动和青年汽车收购的2006年后新平台(即停产前的现款93),“同一个平台”的渊源让人难免见面尴尬。国能公告宣称,新公司将获准在萨博的凤凰平台上生产包括电动车和传统汽车在内的车型。而此前,青年汽车和北汽都已相继发布了在此平台上的新车研发计划。争,还是不争,这显然是个问题。
此外,三者都面临着同一个不可跨越的障碍:即便三者之间可以“和谐共生”,但在凤凰平台上发展新车仍将面临通用的限制。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萨博新型9-3与凤凰平台很多关键技术的产权依然属于通用汽车,通用绝不会放任技术外流导致影响其中国利益。这是无论世爵还是萨博自身都始终未能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收购者与被收购者仍旧表示欢喜。世爵汽车和青年汽车将此次合作评价为双赢。这可以理解。对于世爵而言,终于甩掉了一个包袱,造车则一直是青年汽车的梦想。而北汽的自主梦,也已经经由萨博技术的消化加工初现成果,理论上,首款基于萨博平台的新车将于年底面世。
再起争端
不过,围绕萨博这个“是非之身”的种种争端,似乎并未就此终结。除了通用那一关,据美国媒体消息,拥有萨博商标使用权的瑞典斯堪尼亚日前告知国能电动汽车公司,称其不会允许萨博汽车使用狮身鹰面兽的纹章标识。据称,斯堪尼亚此举出台原因是:“目标汽车买家是中国人”。
这一行为看起来和通用如出一辙。斯堪尼亚汽车发言人在接受采访时解释道,在中国,品牌盗用现象严重,“我们不愿看到带有本公司标识的卡车也遭此待遇”。
据了解,目前萨博品牌的标识仍旧归属于有着75年历史的瑞典飞机和军工制造公司萨博AB(瑞典萨博汽车公司即由该公司分化而来),萨博汽车公司商标使用权即是由萨博AB授予。业内人士表示,国能电动能否获得萨博汽车的狮身鹰面兽纹章,完全取决于萨博AB。
有意思的是,通用的“霸王”行为已经受到了抵制。有报道称,世爵正在追诉通用汽车,指控其故意阻拦青年莲花收购萨博,导致萨博最终破产。据悉,这一索赔超过30亿美元,包括补偿损失、利息、罚款和诉讼费用等。无论结果如何,通用或将在此后有所“收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萨博花落三家仍存悬念 分身之术值得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