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网 发表于 2011/9/6 00:40

4~5岁的孩子情绪大扫除

  每个社会人都有情绪,不是只有好情绪才受欢迎,坏情绪就不被认可。情绪的发展和变化,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当4~5岁的孩子开始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时,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地鼓舞孩子士气,重拾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斗志?
  有一天,我4岁的儿子突然说自己想当个哑巴,不想说话了。我很吃惊,也很不解,他为什么不想说话了呢?是不是有人在幼儿园嘲笑他了?还是我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了?他是不是很难过?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偶尔开始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他们开始关注起别人对他的看法,观察别人对他所做事情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拿自己和别人,特别是其他小朋友作比较,按照自己心里的那个小标尺,来判断自己做得够不够好。另一方面,这个年纪的孩子,渴望表达,语言能力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他们也能用比较贴切的词语及时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虽然自我批评和自我否认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父母也不要就此掉以轻心,不良情绪如果化解不了会让孩子在童年时候开始就形成悲观主义的性格,甚至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所以一旦看到孩子的坏情绪刚刚展露,父母就要及时鼓励孩子,而不是说一些大而化之的话敷衍了事。具体如何操作,请参考以下四则典型事例。

  “我是大笨蛋。”
  孩子的想法:从4~5岁开始,孩子开始学到许多新技能:比如系鞋带、踢球、认自己的名字等。在这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觉得应付不过来,继而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但是,孩子说自己是大笨蛋,他就真的觉得自己是个大笨蛋了吗?未必。和大人们一样,孩子也只是偶尔情绪有些低落而已。
  扫除悲观情绪:这时,父母要及时主动与孩子沟通,问他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好。在你的引导下,孩子一般会说出具体的事情来,比如“老师说我分不清左右”或者“我穿衣服时总是笨手笨脚的”。把问题弄清楚以后,父母就可以安慰孩子:“这是许多小朋友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不是因为你特别笨。”同时,让你的孩子做一些他擅长的活动,帮助他尽快恢复信心。
  “什么倒霉事情都让我碰上了。”
  孩子的想法:这句话在大人听来也许算不上什么——孩子也许只是因为没买到自己喜欢的冰淇淋而发出这样的抱怨。但是,这对于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件伤心至极的大事。
  扫除悲观情绪:治标的一个方法是父母帮着孩子解决一下他碰到的问题。但专家同时指出,父母的援手并不能使孩子学会正确应对失望的情绪,也不能防止孩子下次再讲出类似的丧气话来。所以治本的方法是,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完全理解,当一个人想要得到某样东西却得不到,想要做成某件事却做不成的时候有多难受,然后鼓励孩子想想自己遇到过的很顺利的事情。最后,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比如告诉孩子:“我们知道你喜欢吃巧克力冰淇淋,但是已经卖完了。要不试试香草或者草莓口味的?”
  “我要少吃东西,好好减肥了。”
  孩子的想法:有时候,孩子无缘无故突然说这样的话,很可能只是在复述他在电视上看到的某句台词。但有时候,孩子也可能因为自己身材的缘故而感到悲观,说自己“太胖”、“太难看了”。
  扫除悲观情绪:首先,你要向孩子询问“你为什么要减肥?”如果确认孩子是跟着广告鹦鹉学舌,事情就很简单了。你只需要跟孩子解释清楚,节食减肥对小孩子是有害处的。
  但是,如果孩子一再说自己“太胖”、“太难看了”,父母就需要认真对待了。要让他明白,各人的身材千差万别,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同时要让孩子树立自我欣赏的信心和勇气,因为孩子越是在乎自己的不足,就会越是加深、加固自己的不足;孩子越是轻视、淡化自己的不足,就越容易提高自己、超越自己。你可以对孩子说“你觉得自己丑,但在妈妈眼里,你是最漂亮最可爱的,而且,小时候丑长大不一定丑”。

  “没人喜欢我。”
  孩子的想法:到了4~5岁的时候,友谊开始受到孩子的珍视。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的社交能力还赶不上结交朋友的需要。比如,孩子常常会有机会一下子遇见一群新朋友。但如果这群新朋友里有一两个人说他们不想和他玩,他就会以为这群小朋友都不想和他一起玩,就会感到十分伤心。
  扫除悲观情绪:这时,父母要及时地疏导孩子,帮助孩子思考,为什么会有人不想和他做游戏。例如,父母可以轻声问孩子:“那个小朋友是不是正玩到一半被你打扰了呀?”这样,孩子就会开始学会不单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和周围的环境。父母要慢慢引导孩子,让他明白,那个不想和他一起踢足球的小朋友,可能会愿意和他一起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
  帮孩子更好认识情绪的书籍
  有的时候,父母乏味的开导并不能有效地帮孩子扫除悲观情绪,而且孩子也很可能听不懂你说的道理。你不妨利用有趣的书籍,帮孩子找到共鸣。
  《各种各样的感觉》
  这是一本立体书,通过拉、翻、转等形式帮孩子感受人所经历的不同感觉,并鼓励孩子们应该相信并接受自己的感觉,并把它表达出来。
  《我的感觉》系列
  包含儿童常见的七大情绪主题,每一个故事的开始,都从小动物出发,以儿童的口吻,来描绘这些情绪的来由、感觉和处理方式等等。
  《中国第一套儿童情绪管理图画书》
  帮助孩子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情感,并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为自己减少压力,释放自我。书中的小兔子就用最简单,最平实的一句话讲述了能让人终生受用的真理——“嫉妒无非就是——当别人比我好,当别人强过我,我会不开心。不过我也有好棒的时候,这样想想,真是好有趣哦。或许我嫉妒的那个人,也正在嫉妒我呢。”
  《别难过,鼹鼠莫迪》
  鼹鼠莫迪的好朋友小野兔走了,此后,莫迪不再做游戏,不再吃饼干,还固执地一言不发。鼹鼠妈妈对他说:“与其忧伤地回忆过去,不如就兴地期待重逢。” 终于,莫迪一天天地好起来了……这更是一本给父母看的书——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就会给孩子快乐的一生。
  帮助孩子扫清悲观的情绪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父母本身就能用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话,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凡事不会钻牛角尖,只看事物不好的一面。
  Tips: 有情绪有关的亲子游戏
  当孩子的词汇量比较贫乏,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觉时,先从识图开始,直观地帮孩子正确认识并表达情绪,同时父母也能在游戏中更加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1、 父母和孩子一起,把蔬菜或水果切成各种形状,有条形的,有块状的,把它们摆成脸的样子,并动用一些小细节来变换脸的表情。
  2、 父母收集有各种表情的图片,然后放在一起,问孩子:你今天心情如何,或者你不喜欢里面哪种感觉的人?待孩子选好后,父母继续问孩子为什么要选这张。
  3、DIY一个带指针的圆盘,围绕圆盘画上不同的表情,转动指针,指到哪个表情,孩子和父母轮流说一件让他有这种感觉的事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4~5岁的孩子情绪大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