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A8网 发表于 2011/7/18 13:48

排便训练中美方式对比

<p><br /> 在训练孩子排便的时机这个问题上,中国和美国的父母差异很大。中国妈妈们总希望宝宝能早点学会自己大小便,并很早(一般1岁左右)就开始教孩子在大小便前先叫父母,而美国的父母或幼托老师却对中国父母的这种做法感到惊讶,比如美国的托儿所班上来了个亚洲小孩,父母告诉老师:这个一岁的小孩已经训练好了,老师大惊失色,怀疑父母是不是虐待孩子。可见,中美父母对于训练孩子大小便的问题,差异的确很大。</p>
<p>  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各种不同的方法就难免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冲突。因此,在父母做出选择前,先把不同的方法仔细考量,看看其中的利弊关系再作定夺。</p>
<p>  一. 美式方法</p>
<p><br />  &middot;美国父母的不着急 </p>
<p><br />  西方儿科医学界主流的观点:适宜开始大小便训练的年龄是2岁。 </p>
<p><br />  分析:孩子独立进行大小便是一种相当复杂的行为。孩子需要感到来自肠道或膀胱的刺激,理解刺激的含义,理解保持裤子干净和上厕所之间的关系,告诉括约肌&ldquo;要控制住&rdquo;,走到卫生间,脱下裤子,然后排泄。所以,开始大小便训练的基本要求是: </p>
<p><br />  1. 孩子能用语言表达上厕所的愿望; </p>
<p><br />  2. 神经和肌肉具有控制的能力; </p>
<p><br />  3. 孩子能自己穿脱裤子。 </p>
<p><br />  因此,专家建议父母:等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准备好再开始训练,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过多压力,给亲子关系带来紧张,也会延迟完成训练的时间。 </p>
<p><br />  在正式训练孩子大小便时,父母需要各种各样辅助&ldquo;装备&rdquo;,比如各种训练尿裤,各种外形漂亮功能齐备的儿童尿盆,还有给儿童做&ldquo;思想工作&rdquo;的大小便训练用的图画书,要让孩子思想上理解、感情上喜欢,行动上接受,能够自觉自愿地学习上厕所。 </p>
<p><br />  &middot;美式训练的问题 </p>
<p><br />  美式的&ldquo;不着急&rdquo;也不是没有代价的: </p>
<p><br />  1. 环境污染 </p>
<p><br />  制造纸尿片需要各种原材料,据估算,美国每年需要耗费8、2万吨塑料和180万吨木纸浆来制造纸尿片。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幼儿完成大小便训练平均要用30个月时间、五六千个纸尿片,重约2吨!纸尿片不仅占用填埋场地,控制不好,旧垃圾场的渗出液还有可能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p>
<p><br />  2. 经济负担 </p>
<p><br />  长期使用尿片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一个小孩差不多要花掉2000美元的纸尿片费用。 </p>
<p><br />  3. 孩子对训练的抵触 </p>
<p><br />  由于美国孩子非常适应舒适的尿片,因此,许多孩子在排便训练过程中出现了很大的抵触情绪,同时,也加剧了父母的急躁情绪。有统计说大小便训练居儿童虐待起因的第二位。 </p>
<p><br />  二. 中式训练 </p>
<p><br />  &middot;西方的中式训练 </p>
<p><br />  中式训练方法并不非一无是处,里面有的确应该值得借鉴的内容。 </p>
<p><br />  由于,纸尿片的大量应用使幼儿对尿湿不敏感,宽松的育儿思想也使得父母对孩子不过分强迫,从而延迟了幼儿大小便训练的时间。 </p>
<p><br />  因此,一些西方父母开始对这种状况感到不满。于是&ldquo;婴儿大小便训练&rdquo;法悄然流行,其实就是中式的把尿法。婴儿大小便训练法的提倡者Boucke,曾在印度用这种东方的方法培养了她的第三个孩子,并著书立说加以推广。Boucke认为,在婴儿从出生到五六个月有一个对排泄功能的学习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如果成人对婴儿的排泄要求做出反应,可以建立成人和婴儿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被称为&ldquo;排泄沟通&rdquo;。 </p>
<p><br />  排泄沟通可以让婴儿对自己的排泄功能保持敏感,同时还有助于建立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依恋、信赖的关系。 </p>
<p><br />  &middot;中式训练的问题 </p>
<p><br />  而且这些问题大多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角,一般表现为六个方面: </p>
<p><br />  1. 有些父母往往在孩子&ldquo;出事故&rdquo;的时候比较急躁,会情绪化地呵斥,极端时甚至会对孩子进行体罚,给孩子带来情绪的、心理上过大的压力。 </p>
<p><br />  2. 中式训练对&ldquo;硬件装备&rdquo;的要求比较简单,开裆裤即可。但当孩子可以自由行走以后,开裆裤就成了限制孩子行动的理由。常常看见父母厉声要求小孩不要坐在地上,连滑滑梯都必须蹲着。 </p>
<p><br />  3. 中式的&ldquo;排泄沟通&rdquo;往往容易演变成&ldquo;紧逼盯人&rdquo;。不管孩子是否情愿,父母过会儿就要带着玩得高兴的孩子去把尿。 </p>
<p><br />  4. 比较极致的中式训练方法几乎不使用尿片,包括在夜晚和外出的时候,这对成人也很辛苦。除了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随时关注以及夜晚起来叫尿,还有面对孩子偶然性事故带来的一系列麻烦。 </p>
<p><br />  5. 在美国,我们能发现很大个儿的小孩还穿纸尿片,中国则可以看见很大个的小孩还穿开裆裤。随地大小便作为从把尿到正常如厕之间的过度,如果时间过长,不仅带来社会公德的问题,也延迟了孩子隐私感的形成。 </p>
<p><br />  6. 中国小孩在三四岁尿裤子,或者在五六岁夜里尿床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就说明中国功夫并不能超越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如果对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很可能会使训练完毕的时间延迟。 </p>
<p><br />  三. 中式、美式,父母怎样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p>
<p><br />  父母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p>
<p><br />  &middot;到底孩子该何时学会控制大小便 </p>
<p><br />  医学的观点:18个月以前,幼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完成&ldquo;命令指示&rdquo;的程度,一般来说,要到20~30个月中枢神经系统才可以对负责排泄的括约肌有自主的控制。但同时还要考虑到每个小孩的生理成熟时间的差异。但这并不是说训练孩子排便无规律可循,专家建议:此时,父母应观察孩子有没有一些适宜训练的信号。</p>
<p>  1. 孩子可以保持尿片干燥达2小时以上,或在小睡时不尿; </p>
<p><br />  2. 尿片湿了或脏了希望换尿片; </p>
<p><br />  3. 能够理解并听从简单指令; </p>
<p><br />  4. 可口头或行动表示需要上厕所; </p>
<p><br />  5. 对他人上厕所表示兴趣,等等。 </p>
<p><br />  &middot;孩子的态度是排斥,还是接受 </p>
<p><br />  排斥、厌恶的态度: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和生理功能也产生排斥感,从而影响到长大后的身体观念以至性观念。 </p>
<p><br />  宽容、接纳的态度: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觉得身体的每个部分都是好的,觉得自己的生理功能也是很自然正常的,有利于孩子一生的身心健康。 </p>
<p><br />  &middot;大小便训练,还是大小便学习 </p>
<p><br />  美式方法的精髓,实质并不是纸尿裤,也不是会唱歌的尿盆等装备,而是在于对孩子成长的顺其自然和尊重孩子的自主性。最近西方有一种观念主张将&ldquo;大小便训练&rdquo;改为&ldquo;大小便学习&rdquo;,更强调孩子自身的主动性,进一步强调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感的重要性。 </p>
<p><br />  儿童专家指出:如果对孩子的大小便问题给予超过其他事情的特别关注,则孩子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来叛逆,消极抵抗,或糊弄周围的人。 </p>
<p><br />  四. 中西贯通,取长补短 </p>
<p><br />  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与方式都不同,生长环境也不同,所以,无论是用尿片还是把尿,都要等到孩子准备好了再开始。从孩子的角度,当然是越自然、越没有压力的方法对身心健康最好。 </p>
<p><br />  假如,父母可以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调和方式进行学习,就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点滴进步,并从中感受快乐。那么,孩子大小便的问题也就会变得更加自然而简单。</p>
<p>&nbs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排便训练中美方式对比